(资料图)
在“书店之夜”上,88家书店现场开展选品荐书等系列活动。本报记者 程功摄
第21届北京国际图书节分会场的“书店之夜”6月18日晚间迎来闭幕夜。作为“书店之夜”重磅活动的“北京实体书店高质量发展对话”成功举办,多位书店代表及行业协会专家学者来到现场,探讨北京实体书店的生存与发展。
面对互联网时代下电子化阅读的冲击,大型书城如何实现转型升级?作为北京文化地标之一,PAGEONE书店近年来在实体书店领域成绩突出,曾多次获评“最美书店”称号。谈及实体书店的转型,PAGEONE书店总经理陈鹏认为,相较于网络阅读,实体书店的立身之本是可以提供沉浸式的阅读体验。良好的阅读体验建立在特色化、高品质的阅读内容之上,实体书店应不断引入优秀中外文书籍,同时结合书店所在地区的特色和读者阅读背景,定期调整图书选品方向,并且积极承接丰富多彩的阅读分享活动,全方位打造特色鲜明的内容风向。
“寻求阅读环境改善、打造风格化内容并不一定能够‘救活’实体书店。”天津市新华书店集团有限公司常务副总经理毕建明谈到天津图书大厦的三次转型升级,他认为,原先图书大厦作为单一图书经营场所,需要积极求变才能满足读者多元化阅读需求。除原有图书经营业务外,天津图书大厦还增设了培训教育、娱乐活动、餐饮服务等多业态项目。
河北省保定市新华书店有限责任公司图书中心经理许红舟观察到,书店硬件品质提升后,客流并没有随之上升,多家书店沦为“网红打卡地”,但读者并不会“一来再来”。对此,许红舟认为,书店的软设施建设同样不容忽视,书店需要建立线上读者群,深度调研周边两公里内的读者画像,同时还要“走出去”,协助周边社区或单位策划阅读活动,配合特定节日主题开展阅读推广。
在实体书店转型方面,北京图书大厦近年来凭借开放式布局、全品类经营、信息化管理、多元融合发展模式成为业内风向标。谈及转型经验,北京图书大厦有限责任公司党委副书记、总经理秦辉强调从单一卖场向跨界文化空间转型的必要性。秦辉提到应重点提升图书大厦的公共服务建设,拓展书店服务功能,比如可选择性开放共享书房、主题借阅等阅读服务,推动全民阅读持续深入。
除了大型书城的转型升级,对话活动还谈及如何帮助更多中小图书门店“活下去、发展好”。中小书店店长(主理人)应该怎么办?北京彼岸书店创始人赵越超认为,书店主理人最重要的品质是专注,并在专注基础上理清“不变”与“改变”。在赵越超看来,当“书店+”概念乘风而起时,加号前的部分被大大削弱,而当创新布展的思路枯竭,回归图书内容更加重要。
北京雍和书庭创办人彭明榜自称“主题书店偏执症患者”,近年来他逐渐将目光投向社区。据他观察,社区书店大多停留在居民捐书层面,书籍较为零散,他认为社区书店可以围绕家庭展开,集纳与家庭有关的各项子议题,除家庭教育等实用类图书外,还应尽力为社区读者提供一片精神自留地。
浙江杭州纯真年代书吧主理人盛厦尝试将书店与餐饮结合,打造文化沙龙。“与其说在书店加了餐,不如说是在餐饮中加入了阅读文化元素。”盛厦说,搭建一个宜聚宜散的文化客厅,此时餐饮才能够大大增加读者停留在书店的时间,同时帮助读者实现阅读、访友、赏景等多项诉求,增强读者黏性。